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背景:

老年心血管疾病治疗分析

[日期:2015-09-14]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字体: ]

    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8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资料、病症类型、治疗常用方法及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结果:患者住院时间16-57d,平均住院时间(22.6±4.8)d,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治愈或好转出院,无院内死亡病例。
    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高血压等老年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和合并证较多,变化较快,采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见效较快,且治疗方法简单,价格较为低廉,是目前老年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法中的理想药物。

    老年疾病; 心血管疾病; β受体阻滞剂

    近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饮食的结构及生活的方式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且高脂餐的摄入量不断提升,活动量逐步下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发病几率不断增加。发达国家中一半以上心血管类疾病均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人,由于老年人心血管类疾病有着一定的突发性、隐蔽性、严重性特点[1],所以临床上应要做到较好的预防,及时的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近年来神经内科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1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入院时均确诊为心血管疾病[2],并排除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其中男性91例,女性57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在(71.2±5.3)岁,心血管疾病的病史已有2~20年,平均病史(12.5±6.2)年,其中高血压心脏病者63例,冠心病5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33例。患者合并高血脂症者33例,合并糖尿病者29例。

    1.2治疗方法

    1.2.1β受体阻滞剂 对于缺血性及肥缺血性CHF,心功能II-III级患者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自1/2~1/5起小剂量服用,逐步增高至目标用量,持续治疗3个月,如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则减半用药,但不停断。

    1.2.2腺苷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弹丸式注射治疗,给予腺苷剂量18~30ug,病情较重者给予重复10次注射,预防心室传导阻滞出现。

    1.2.3其他药物治疗 心力衰竭患者可适当给予小剂量生长激素治疗。中药治疗对于患者老年心血管疾病也有较好的效果们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和血流量,促进患者心率恢复正常[3]。

    2.结果

    患者住院时间16~57d,平均住院时间(22.6±4.8)d,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治愈或好转出院,无院内死亡病例。其中β受体阻滞剂总有效率为87.2%,未见梅县不良反应,治疗之后症状缓解快速,使用后病情稳定。

    3.讨论

    老年人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其心血管疾病多由心肌细胞的退行性变所引发,病理主要表现在心肌的细胞数量逐步减少,而体积相应增大,左室顺应性出现下降,舒张期的末期充盈升高,腱索和瓣膜有所退变,冠状动脉出现扭曲、粥样硬化的斑块出现等,另外由于其他器官的合并症状较多,因此非介入治疗的内科治疗是临床难题之一。

    β-受体阻滞剂是以药物作用来上调病人β-受体,促进糖的代谢,而抑制脂肪酸的代谢,降低血压、减慢心率、降低耗氧量从而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所以β-受体阻滞剂多用于各类缺血性及非缺血性的CHF,心功能Ⅱ—Ⅲ级患者,本文结果显示其临床疗效较高,治疗方法较为简便,价格较低,患者比较容易接受。而由于老年患者的生长激素相对不足,其在维持心血管正常运行中的作用也有所下降,因此适当补充生长激素能够有效的改善心血管功能及心输出量,缓解心血管的压力。常用中药如灯盏花、银杏叶、葛根等含有较多的皂苷类、黄酮类、生物碱类成份,对与扩张患者的冠状动脉,降低血小板的粘稠度,抗血管痉挛等作用明显,强心、抗炎、镇痛效果颇佳[4]。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我院近年来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可以看出,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高血压等老年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和合并证较多,变化较快,采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见效较快,且治疗方法简单,价格较为低廉,是目前老年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法中的理想药物。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本文评论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